自 2023 年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无人机培训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国培训机构数量从 700 家激增至 1767 家,平均每天新增 3.8 家。然而,这场看似繁荣的 “飞手培训热潮” 背后,资质挂靠、价格欺诈、教学缩水等乱象层出不穷。2025 年重庆市无人机产业协会专项会议指出,行业 “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已引发连锁反应,近三成正规机构陷入生存困境。
部分机构为规避长达数月的资质审批流程,通过支付 “管理费” 挂靠有资质的企业,实际教学场地、教员与资质主体毫无关联。河北某县城机构官网展示的 CAAC 认证场地实为其他企业所有,学员实地考察时发现,所谓 “训练场” 仅是围了围栏的篮球场,教学设备竟是三年前的二手货。更有甚者形成 “假证产业链”,在社交平台宣称 “七天拿证”,伪造的 CAAC 电子证书在民航局官网无法查询,学员求职时才发现受骗。
价格战是行业乱象的重灾区。正规机构单学员成本约 6000 元,而部分无资质机构以 “6800 元包过 CAAC 执照” 的低价引流,随后通过隐形收费牟利。广东某机构标价 6800 元,实际额外收取 “设备损耗费” 2000 元、“补考包过费” 3000 元,学员最终支出反超市场价 50%。一线城市还出现 “豪华套餐” 陷阱,上海某机构收取 15800 元费用宣称提供 “名师指导”,实则教员是兼职大学生,所谓 “豪华住宿” 不过是 8 人间集体宿舍。
不少机构为降低成本,大幅压缩教学内容,形成 “重理论轻实操” 的应试模式。深圳某机构宣称 “包过 CAAC 执照”,但真机实操时间不足 2 小时,70% 的课程用模拟器充数,导致学员虽能通过考试,却无法胜任实际作业。更严重的是教学内容滞后,某机构仍沿用 2019 年的法规教材,未纳入 2024 年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内容,直接导致学员因违规操作在考试中被淘汰。
就业承诺成为机构营销的常用手段,但多数为虚假宣传。某机构宣称 “合作企业 1000+”,经调查实际仅 3 家企业接收过学员,所谓 “就业推荐” 只是发送招聘链接的无效服务。企业招聘时则明确要求 “CAAC 执照 + 100 小时飞行记录”,而速成班学员平均实操仅 20 小时,陷入 “拿证即失业” 的困境。
无人机培训乱象的蔓延,根源在于监管体系尚未完全理顺。现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虽明确培训机构需经行业协会认证,但市场监管部门与民航管理部门的权责衔接存在缝隙,形成监管真空地带。
违规成本过低则加剧了乱象扩散。正规机构每年需投入数十万元维护空域、更新设备和培养教员,而无资质机构通过租用设备、聘用兼职人员,单学员成本可压缩至 4000 元以下,即便被查处,罚款金额也远低于非法获利。这种成本差异使得低价竞争成为 “劣币” 的生存利器,倒逼部分正规机构不得不降低教学标准参与价格战。
学员的 “速成心态” 也为乱象提供了土壤。不少人将无人机培训视为 “快速致富捷径”,轻信 “短期拿证、高薪就业” 的宣传,忽视了技能积累的重要性。神州通航数据显示,2025 年河南考点 CAAC 执照通过率仅 68%,未接受系统培训的学员通过率不足 30%,而无证从业者事故率是持证者的 3.2 倍。
民航局已启动培训机构专项整治,2024 年至今查处违规机构 217 家,但根治乱象仍需制度完善。建议建立 “资质备案 - 动态评级 - 黑名单公示” 的全流程监管机制,通过 UOM 平台(https://uom.caac.gov.cn)实时公示机构资质、教学设备、学员通过率等信息,供公众查询监督。同时明确监管权责,由民航部门负责资质审核,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价格欺诈,形成监管合力。
头部机构正通过模式创新引领行业规范。广州黄埔飞校推出分段收费模式,将 8800 元总费用拆分为报名、理论考试、实操考试三阶段支付,既降低学员预付风险,也倒逼机构提升服务质量。重庆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则牵头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机构实施联合惩戒,推动机构间共享教学资源、统一收费标准。
龙头企业的参与更具示范意义。大疆、极飞等企业联合院校开设定向班,将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行业需求融入课程,实现 “培训 - 实习 - 就业” 的无缝衔接。这种 “企业订单式培训” 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为学员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出口。
学员应摒弃 “速成心态”,将技能积累置于资质获取之上。选择机构时需执行 “五步避坑法”:通过民航局官网核验资质、要求出示 CAAC 授权文件原件、核查包含全费用的清单、确认实操时长与设备型号、签订明确的就业推荐协议。同时留存培训合同、缴费凭证等关键证据,若遇纠纷可通过民航局投诉热线(010-64473534)或 12315 平台维权。
无人机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低空经济高质量推进的重要基石。随着政策监管的强化、行业自律的完善和学员认知的成熟,那些依赖乱象生存的机构终将被市场淘汰,而以专业教学、合规服务为核心的机构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唯有如此,才能为低空经济输送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支撑万亿赛道的持续繁荣。